2019投資心得十月號--身為投機者的自白(二):先學會拒絕「低報酬、高勝率」的甜蜜陷阱(上)

「不要急著獲利出場。 利潤會好好照顧自己」--傑西.李佛摩《股市作手回憶錄》
記得要牢牢抓住手中獲利的股票(示意圖)

前言

自年金改革以來,我發現身邊的人開始人手一本《價值投資祕笈》、《不看盤也能發大財》之類的暢銷書(以上書名為虛構),因為人生勝利組們突然擔心起自己退休後沒辦法一年出國兩次、沒辦法從美國東岸玩到西岸、沒辦法繼續炒房,所以研究起投資來,但因為工作實在太認真,沒時間研究與關心市場,加上對自己的知識與智商有極大的信心,所以紛紛開始進行一些號稱「低報酬率但是低風險」的投資方法。基礎版的有號稱買好公司可以十年不停損,進階版的就是操作選擇權雙賣套利法、不看盤當沖程式交易(如果有興趣的話以後專門做一個視頻......不對可以專門寫一篇來介紹)......等等。
事實上,事情永遠沒有憨人想得這麼簡單,除了搭到崩盤後順風車的人以外(而且這些人通常沒能力賺到整個波段),絕大多數上述的「穩健型投資者」(自稱不是投機是投資)不是賠錢就是報酬率趕不上通膨速度(以每年2.5%計算),其實他們從選擇方法上面就已經墜入了人性的陷阱,所以自然一步錯步步錯,即使累積經驗、多看兩本書也無助於投資上的進步。
我們先來描述追求高勝率的人性從何而來,再來討論這些所謂「高勝率」的策略根本問題在哪,最後再來談什麼樣的高勝率策略(或者說,不會過度違逆人性的策略)可以參考,還有為什麼真正的高手幾乎都是做低勝率的策略(一定有人問「蛤?那還叫高手?」所以這就是業餘跟專業的差別),但這可得分兩篇來細說了。




來源:http://sieshsinju.blogspot.com/2017/02/blog-post.html

害怕失敗的基因:前額葉與松果體


(先說,我不是腦科學專家,我是廢物文組,基本上用庶民的理解跟說法來講這件事情,如果有誤歡迎指正,我也希望多吸收些新知,如果指正的部份我看不懂那也只能放在回應處供參考了。)
前額葉是俗稱的理性中心,杏仁核是恐懼中心。依照演化心理學的設想,人類之所以能夠從天擇中存活下來,以「恐懼」為行為驅力的杏仁核居功厥偉。其實這是很簡單的邏輯,避免危險的個性,是令自己在危機四伏的大自然生存所需要的人格特質,比起絕大多數的行為驅力(貪婪、欲望、犧牲等)更能保證生命的延續,所以以人性來說,我們這些演化中的勝利者,常常被恐懼控制心靈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。
我們不用因為自己被恐懼支配感到羞愧,因為這是我們能活在這裡的原因,但既然我們已經從野生叢林出來,進入了文明時期,我們就要盡可能的克服來自原始的恐懼,使用理性來進行決策。其實我們都知道理性決策很重要,特別在投資這種金錢遊戲裡面,是沒有不理性的本錢的,但天往往不從人願就是。
基本上,在這裡看我文章的人應該都不是在野生環境討生活的,但我們依舊在投資領域中如此恐懼,恐懼到我們很害怕「失敗」,所以我們想盡辦法的降低報酬率來讓失敗的機率降低,口口聲聲說「自己不想發財,穩健投資就好」,其實是一步步掉入金融遊戲的陷阱。其實追根究柢,是杏仁核打敗了前額葉的理性。其實是因為投資(投機)是現代生活中,級少數的一種「風險即刻實現在面前」的事情,在其他事情上(尤其是臺灣人),都被政府照顧成了媽寶,只要把風險賴給政府就沒事了。所以在缺乏理性調節機制的情況下,一群看起來光鮮亮麗,其實沒有能力為自己的選擇負責、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恐懼的人,就被「股市」這個照妖鏡照出來了。

只存在課本上的風險與報酬關係圖

號稱高勝率的投資方式,往往是包著糖衣的毒藥

上面那張圖,是課本以及一般人理解的「風險與報酬關係」,也就是課本告訴你,投資有「低風險+低報酬」跟「高風險+高報酬」的方法之分。可事實上是,對於一個人類的一生來說,這種「純統計」風險報酬毫無意義之外,更重要的是,「風險」對於個人而言,只有「發生or不發生」,發生了,你的投資部位就是勞塞,一旦勞塞,由於本金被侵蝕,即使你能夠用剩下的本金享受到理論上的報酬率,也難以翻本了。我們來看看範例:
低風險+低報酬的投資策略試算舉例
假設有一個投資策略號稱風險很低,其風險大約是10年發生一次(註:目前世界級的金融風暴約四~五年發生一次),然後可以給予每年5%的報酬率(其實這一點也不低,有人嫌低的話,希望你拿歷年的對帳單讓大家見識一下)。我們看一下假設我們進場的第四年風險發生,我們已經享受了三次的報酬,然而一次的風險就可以把我們撂倒,而要繼續多久才能回本呢?答案是至少12年之後,這還沒有算這中間如果很合情合理的發生了風險要怎麼辦(十二年已經比十年一度的週期還長了)。就算你先天氣運強勁,風險改成13年發生一次,你也可以自己用這個表格修改去算一下,你還是會崩潰的。

重新認識風險

看到這裡的人,應該會有一種很奇怪說不出來的感覺吧?好像跟理財專家們講得差很多?因為在座的各位,都是......不知道「風險」為何物的人。我提出一個想法,各位參考一下:
能夠被估算的東西不叫風險,叫成本,反過來說,風險就是無法被估計的。
我不敢保證世界上沒有「無風險」的投資方法,有的話希望你介紹給我。所謂的風險,就是你無法估計他何時來、造成多少損害,那些「得以估算的風險」根本不能稱得上風險,而是「成本」。舉個例子就是,你今天開水餃店,你不會說麵粉是「風險」(你永遠可以控制你要買多少麵粉來包水餃),你的風險來源是「不被市場接受」,而不被市場接受的後果還要跟你的財務槓桿、生涯規劃、身體狀況掛勾,也就是你可能毀掉的是職業生涯、感情生活、家庭生活......等等。
我們搞投資,就是為了賺錢,因為有賺錢的誘惑,所以才擔負著風險進去市場拼殺(如果有人認為市場沒風險,就祝你發大財)。通常有「風險意識」的人已經過了第一關,但問題是,那些銷售金融商品的人,不斷的誘導投資人「風險是可以被評估的」。事實上,風險當然不是可以被評估的,因為如果風險真的可以被評估,那麼只要算起來投資報酬率為正,其實就可以「無限擴大」投資總額來發大財就好了,銀行還賣基金給你幹嘛?投資人要對抗的,正是這些永遠不知道從何而來的風險。

面對風險的唯一方法,就是厚殖資本

也就是投資人必須在逮到機會的時候「能撈就撈」,比如你好不容易買到一個上漲中的股票就要努力抱著,並想盡辦法的「尋找進場機會」,有點看到黑影就開槍的感覺。因為你必須盡可能的在最短時間內獲取高報酬,以承受下一次風險發生後,對總投資部位造成的衝擊。然而「上漲中死抱」,不符合「看到果實就要摘下來」的天性,而被恐懼支配並且又懶惰的你,又不敢/不認真看盤,成天滿足於那一點點的報酬率與低失敗率,卻「省小條開大條」,等到下次的黑天鵝出現就讓你的努力(包含積蓄)成為泡影。


待續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